requestId:67d0eaac9a65a4.40492038.
趙鐘蓀、葉嘉瑩和艾朗諾在緬因州船上,1973年。
因有很多配合友人,朗諾和我與葉嘉瑩傳授五十多年來斷斷續續地互通消息。
先是1969年,朗諾寒假跟了他在加州年夜學的中文教員白先勇到臺灣,街上的人講通俗話仍是閩南語,朗諾仍分不清,但他對中國詩詞很感愛好。那時白師長教師教書不久,很是熱忱,不單把他安頓在伴侶家里,找幾位臺灣年夜學助教替他補習,還帶他拜會葉師長教師。白師長教師本身在臺年夜讀外文系時,就常翹課到中文系聽葉師長教師講詩詞。
那時朗諾已選過加年夜圣芭芭拉分校一切的中國文學課,寒假過后便北上到西雅圖華盛頓年夜學讀年夜四;而我年夜學在馬尼拉讀了兩年,在臺北讀了兩年,都沒結業,也到華年夜讀年夜四,和朗諾成了無話不談的伴侶。我住在校外一個姐妹會所,常到掌管中文講授的嚴綺云傳授家蹭飯,冷寒假也在她家過。嚴傳授是嚴復的過繼孫女,和丈夫高書哿都為人大方豁達,尤其愛好替先生做媒,錯認為我們兩人是情侶,朗諾由於大事被房主趕出來,也被收留到他們家住。第二年秋,嚴師長教師聘了趙鐘蓀到華年夜教通俗話。趙師長教師暫借居高嚴寓,他一口京電影,能言善道,俊秀挺立,長得像紅極一時的噴鼻港片子小生張楊。最難忘的是有一天我上街回來,嚴師長教師和趙師長教師血汗來潮在廚房搟起面來做蔥油餅,那甘旨令人耐人尋味,我再沒吃過那么可口的蔥油餅了!葉嘉瑩數次從加拿年夜溫哥華來看丈夫,于是我也有緣熟悉了她。
朗諾和我在1971年春公然結了婚,他到哈佛讀博士,導師是海陶瑋(James Robert Hightower)。海陶瑋每年暑期都請葉嘉瑩到康橋和他一路研讀詩詞,每次來趙如蘭傳授都請吃飯,由於了解我們是舊識,總邀我們奉陪。朗諾在哈佛那十六年,我們簡直每年都與趙鐘蓀葉嘉瑩佳耦會晤。大師熟了,照美國風俗直接呼名道姓,但我們仍堅持在西雅圖的習氣,稱趙鐘蓀為“趙師長教師”。朗諾寒假擔任緬因州一個小鎮上的風帆俱樂部,邀趙葉佳耦搭船。有一次他們找到一位先生開車過去,大師揚帆出海玩得不亦樂乎。到緬因天然要吃龍蝦,買龍蝦時葉嘉瑩興高采烈地問小販牝牡怎么辨別。她去世后我又想起這件事:為什么我們吃螃蟹要分牝牡,而龍蝦就是龍蝦,從沒有其別人問這題目呢?買螃蟹要雌的,是由於想吃蟹黃,莫非龍蝦不生蛋嗎?到網上一查,才了解美法律王法公法律規則,捕捉的抱卵龍蝦不準留下,須扔回海里,所以門客從不關懷龍蝦的性別,只要察看纖細的葉嘉瑩才有這種獵奇心。
趙如蘭和卞學鐄1977拜年卡
也就是在如蘭家的春節晚宴上,如蘭看一群人圍著洪業聽他講舊事,就說:“應當有人把他的故事錄上去!”我心想:我很是想與洪老師長教師更親近,這件事舍我其誰?于是,我興起勇氣,向洪業提出用灌音機錄他舊事的設法。洪業往世后,我把他的回想收拾成書,這即是哈佛年夜學于1987年出書的《洪業傳》,后來該書的中文版又添加了不少難以用英文表述的內在的事務。書中提到,洪業暮年好作詩,不時與葉嘉瑩、植物學家胡秀英,還有哈佛燕京藏書樓的戴廉唱和。他說,把本身的思路和感慨轉化成一首詩的那種知足感,就像“女人把孩子生出來”那么愉快。惋惜我底本沒有出中文版的預計,就沒有向他要些他和葉嘉瑩酬唱的詩詞。
張立青、何謙、葉嘉瑩、艾朗諾、洪業、齊文穎、李卉(抱著艾瑞思)、周杉、Beatrice Spade、朱紅,麻省劍橋艾家,1980年。
美國亞洲研討學會每年3月都有個宏大的年教學會,朗諾多次召喚葉嘉瑩、周杉以及耶魯年夜學的孫康宜幾位同志在會上設小組議論中國古詩詞。我們1987年搬到加州后,與葉嘉瑩會晤的機遇就少了,朗諾有時在學術會議見到她,也止于冷暄幾句;直到2004年,白先勇的芳華版《牡丹亭》在上海年夜劇院演出,朗諾和我從美國飛往看戲,葉嘉瑩也從天津趕來,我們才無機會重聚。葉嘉瑩對他這昔時的旁聽生頗感驕傲。
陳毓賢、葉嘉瑩、艾朗諾,上海年夜劇院,2004年。
葉嘉瑩與白先勇,上海年夜劇院,2004年。
最后一次和葉嘉瑩會晤是2006年。朗諾和我在中國觀光,可巧南開年夜學建國際會議,我那時正和周質平一起配合用英文寫胡適和韋蓮司的情史,陳啟云傳授便邀我參會,聊下各地有關他們的檔案材料。會議的揭幕主講人竟然是葉嘉瑩,八十二歲的她行動輕巧,不消講稿,援用了七八首詩,頓挫抑揚地朗讀起來,一字不漏,全場年夜為傾倒。
此后我們陸續從白先勇口入耳到葉嘉瑩的新聞。2016年,他打德律風慶祝她誕辰,之后,他笑嘻嘻地告知我:“你猜她怎么說?她說‘持續盡力!持續盡力!’她九十二歲還在盡力,我豈能廢棄?”白師長教師次年選了《牡丹亭》中最到處頌揚的九折,組織北京各院校一些對昆曲感愛好的先生排演“校園傳承版《牡丹亭》”,把他們帶到南開替葉嘉瑩慶賀九十四歲農歷誕辰,這讓她很是興奮。轉眼間,白師長教師也八十七歲了。數月前,他還領了二十年前的原班人馬,在國度年夜劇院重演芳華版《牡丹亭》,之后又到南京表演,他對葉教員也無愧于心了。
近年來葉嘉瑩在中國成了大眾人物,收集上有很多關于她生平的報道,讓我對她有更深一舞蹈教室層熟悉,但我對趙師長教師向她施暴的風聞覺得難以相信。聽說趙師長教師抗戰時代被日軍拘留收禁過,在臺灣一關就是四年,并是以連累葉嘉瑩帶著仍未斷奶的長女一路坐了幾個月的牢。他出獄后從不談在牢中經過的事況了什么,但性格變了。葉嘉瑩一直沒搞明白丈夫為何受押,他本身也許也覺得莫名其妙。估量那時在水兵當文員的他不會貿然肇事,能夠只是多說幾句話而已,這種池魚之殃在那時很平常。從那以后,他再也沒找到平穩的任務,在華年夜教通俗話的經過的事況信任也沒連續太久——他英語不靈光,又缺少教書經歷,還不免覺得本身年夜材小用。回憶朗諾和我與他頻仍接觸的日子,恰是他們家遷往加拿年夜后的頭幾年,那時生涯安寧,兩個女兒接踵成家,也許是別人生中個人空間最悲觀的時代,也能夠是他們夫妻關系最好的時間。惋惜好景不長,一個令全國怙恃都難以蒙受的災害正在後方等候著他們。
不幸葉嘉瑩為保持一家鉅細生計,有段時光在臺灣地域四所黌舍兼課,教完書還須做各類瑣碎的家務,由於趙師長教師歷來以為家務不是漢子分外事。所幸她心中還有個六合,那就是詩詞的世界。她同時活在這個自幼便醉心的隱秘世界里,這使她可以或許堅持心坎的溫和,給人的印象老是那么自在高興。1969年起,她受聘于加拿年夜不列顛哥倫比亞年夜學(UBC),生涯上終于得以松一口吻。我沒留意到趙師長教師是何時在葉師長教師身邊消散的。是不是他們心疼的年夜女兒與女婿遭受車禍雙雙身亡的1976年?葉師長教師說,她為此事閉門謝客,久久不克不及放心,終極把悲哀化為氣力,自1979年起應用假期公費到中國四處講學,1989年從不列顛哥倫比亞年夜學退休后,更是年夜半時光都在中國。趙鐘蓀往世后,葉嘉瑩干脆移居到天津,變賣財物把一切的儲蓄都捐贈給南開。2024年底,葉師長教師在天津去世。我想,葉嘉瑩到中國講學,當然是由於可以用本身的說話縱情表達,愉快地談她心愛的詩詞,但何嘗不是趁此理直氣壯地闊別阿誰令她苦不勝言、佈滿悲傷回想的家?
葉嘉瑩以輔仁國文系學士文憑能在北美年夜學安身,很年夜水平是因獲得哈佛海陶瑋傳授的大力支撐。也許怕惹起讀者無謂的猜忌,她中文著作里似乎很少提到海陶瑋。海陶瑋1998年把他們兩人各自名下的十七篇新舊文章結集成書,題為“中國詩歌研討”(Studies in Chinese Poetry),由哈佛出書。海陶瑋寫了短序,說三十年來,他們簡直每年相聚,葉嘉瑩常到哈佛,他本身1979至1980一整學年在UBC拜訪,這部集子是兩人一路研讀詩詞的結晶。又說他們底本打算合寫宋詞成長史,終極未能完成,反而演化成葉嘉瑩和四川年夜學繆鉞于1987年合撰的《靈谿詞說》。葉嘉瑩寫了篇很長的媒介,此中提到,兩人因海陶瑋1966年在臺灣省介入富布賴特拜訪學者的遴選而結識。不意此事激發了一場風浪——臺年夜校長錢思亮已應允密歇根州立年夜學派葉嘉瑩前去該校拜訪,而海陶瑋卻保持要她往哈佛。終極的讓步計劃是,葉嘉瑩該年暑期先赴哈佛,隨后在密歇根待一年,再到哈佛一年。海陶瑋后來又為她請求到研討經費,使她得以在哈佛再留一年,但是按臺年夜規則,傳授不成離校跨越兩年,于是,葉嘉瑩決議將女兒和已抵達美國的丈夫留在本地,本身前往臺年夜任教一年,同時也為年老的父親請求美國簽證。成果美國當局不單謝絕了她父親的簽證,甚至猜忌她能夠借故滯留美國,連她自己的簽證也撤消了。恰逢此時,不列顛哥倫比亞年夜學有個教書職位空白,海陶瑋即推舉她往。此后,海陶瑋簡直年年都請求各類經費,邀她到哈佛拜訪,并幫她修潤文章在《哈佛亞洲學報》上頒發。這情況,在她開端到中國講學后一度中止,但自1987起,兩人又每年夏日相聚。
葉嘉瑩說她的性命中沒有戀愛,和趙師長教師成婚是經不起他苦苦尋求。誠實說,他們那一代人的婚姻,有幾個是戀愛差遣的呢?往往是風俗、倫常和契約的穿插產品。所謂“男年夜當婚,女年夜當嫁”,男女到了適婚年紀,只需門當戶對,兩邊不太厭惡又有幾分愛護,便因勢利導成婚了。1948年,葉嘉瑩已二十四歲,在那時簡直要被視為老姑娘了,若錯掉養兒育女的機遇,在阿誰時期怎么能行?況且彼時太平盛世、狼煙連天,人人都急于尋覓一個可以依附的回宿。
如眾周知,佳耦之間往往難以容忍另一半有個持久的異性伙伴,哪怕只是工作上的錯誤。海陶瑋的太太帶年夜了四個孩子,仍是一位青少年偵察小說作家,似乎有不凡的懷抱,對此不介懷。(風趣的是,她叫Florence,奶名Bunny,而葉嘉瑩的英文名字也恰是Florence。)但趙師長教師就紛歧定那么豁略大度了,究竟,對方是位對老婆有實惠的男士,這種難以開口的不滿何故宣泄?
海陶瑋晚餐后備裝上路,麻省阿靈頓鎮艾家,1986年。
前年,葉嘉瑩在不列顛哥倫比亞年夜學的自得弟子方秀潔與我切磋一個題目時,提起她在溫哥華跟葉嘉瑩學詩詞時,罕見到趙師長教師,說他性格浮躁,一天到晚鞭撻時政。葉嘉瑩往世后,我在網上搜索到趙師長教師一些消息,證明了方秀潔的印象。本來他1970年出過一本九十八頁的題為“煉獄”的小書,新世紀后,還瑜伽場地在網上守舊博客。清楚趙師長教師平生的遭受,也略能懂得他為何憤世嫉俗。在貳心目中,本身何嘗不是一位滿腔熱血、規戒時勢的正派人物?他的文章不時援用《圣經》經文,盼望他終極找到一份心坎的安定。
我把葉師長教師、趙師長教師和朗諾在緬因州一路拍的那張照片傳給方秀潔,說假若那時中國不是那么動蕩,他們婚后生涯安穩,不消除他們會有個美妙的家庭。方秀潔感激我分送朋友那照片,回憶她八十年月曾和葉嘉瑩及海陶瑋同到我們家吃飯,并說她將從加拿年夜赴天津,慶賀葉嘉瑩的百歲生日。不久,我因事和洪業好友、蒙古學家柯立夫(Francis Cleaves)的高足劉元珠通德律風,她告知我,她和丈夫也要從美國飛到天津為葉嘉瑩祝壽。我說朗諾行將在噴鼻港擔負第一屆“葉嘉瑩文學講座”舞蹈教室的主講人,托她替我們向葉師長教師致敬。
噴鼻港中文年夜學2023年4月舉行的這場講座,是由一位敬慕葉嘉瑩的匿名人士捐贈建立的,因新冠疫情已耽擱了數年,噴鼻港相干禁令一解除,便趕忙排上日程。我們原認為又可見到葉嘉瑩,惋惜她膂力不逮,未能參加。朗諾自選的講題是“連天芳樹人何處?”,回想他寫《才女之累:李清照及其接收史》的經過的事況。他深感這位宋代女詞人有從頭評價的需要。近千年來,讀者慣于把李清照詞中的女主人公和她自己畫上等號,疏忽宋代的詞底本是寫給女樂唱的,男作家往往借用女人的口表達感情。我們憑什么咬定李清照詞中的男子就是她自己呢?這無須有的假定,讓后人塑造了一個多愁善感而荏弱的李清照,與汗青上的李清照不符。讀李清照除詞作之外的詩歌、文章和手札,就了解她是個敢做敢為、相當自信的人。這一點在她解脫不幸的第二段婚姻的經過歷程中最為凸顯。趙明誠往世后,她為形式所迫,再醮張汝船,遭遇家暴,不吝進牢告發丈夫失職(宋代法令下支屬訴控長輩——包含丈夫——都須先受禁錮),成果張汝船被放逐,他們的婚姻也作廢。明清以來,中國社會崇尚婦女守節,文人以為優良的李清照不該該再醮,也不成能再醮,把一切關于她再醮的證據都視為譭謗,誇大她和趙明誠恩愛無間。實在她與趙明誠的婚姻并不那么圓滿,而她寫《金石錄后序》的念頭之一,是要朝廷恢復她是趙明誠遺孀的“命婦”成分。近數十年來當真的學者都接收了李清照已經再醮這件事。
我當天坐在臺下想,“葉嘉瑩文學講座”講李清照太適當了。她們兩人不單同是才女,並且人生軌跡有不少類似之處。葉師長教師也曾坐牢,也在太平盛世之際嫁了個甲士,遭遇家暴,最后憑本身的才智和盡力與他仳離。李清照老景是相當凄涼的,葉嘉瑩比她榮幸多了。宋代孀婦再醮當然相當廣泛,但在精英階級中仍被視為不甚光榮之事。李清照不得已再醮,卻所嫁非人,又以極端手腕脫身,不免受非議,甚至被當為笑柄。她后來看上一位特殊聰慧的女孩,挺身而出收為先生,教她作詩填詞,女孩的怙恃竟謝絕了。朗諾每次收到版稅都有點過意不往,仿佛揩了李清照的油水,恨不得可以或許分些給那暮年伶丁的她。葉嘉瑩固然也蒙受了不少才女之累,但取得很多朱紫的欣賞和支撐:輔仁年夜學的教員顧隨、臺灣年夜學的臺靜農、哈佛的海陶瑋、南開的李霽野,都在生死關頭替她開路;更有那么多親愛她的先生。
葉嘉瑩炎天普通都穿1980年照片上那蒔花布連衣裙:短袖,小翻領,前開扣,略收腰身,圓裙,看上往瀟灑超脫,很舒暢。我找成衣照做一件,穿我身上就紛歧樣。
詩詞是葉嘉瑩的避風港,是她的救贖,所以她像布道士般處處宣傳詩詞。終年浸淫在詩詞中的她,早已化成一首佈滿神韻的詩,無怪乎人見人愛。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