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瀘州市古藺縣黃荊鎮田壩村,一項愛心獎學金軌制正活潑包養詮釋著教導幫扶的強盛氣力。
田壩村地處烏蒙山區,曾是路況未便、資本匱乏的貧苦村,2018年才加入貧苦序列。此前,村平易近廣泛以為“唸書不如早打工”,孩子們初中結業后年夜多外出務工,年夜先生百里挑一。
2016年,四川省處所志任務辦公室派出干部全脫產駐村幫扶,將教導扶貧作為衝破口。2018年,四川省處所志辦結合愛心企業建立“匯益展覽愛心獎學金”,對優良學子賜與資金嘉獎和精力支撐。
獎學金的建立成為田壩村教導成長的要害轉機。2018年,田壩村一組村平易近何年強的兒子何江考上四川本國語學院,成為獎學金首批受害者。此后,何江又先后考上碩士研討生和博士研討生,3次領獎的他成為村里孩子們的模範。數據顯示,2007-2017年,11年間,田壩村累計考上專科生4名、本科生19名。而2018年至今的8年間,考上專科生8名、本科生43名、碩士研討生4名、博士研討生1名,教導程度完成了從無到有、從少到多、從年夜先生到研討生的三級跳。
田壩村第一位研討生楊玉珍也是獎學金的受害者。她來自脫貧戶家庭,2016年家庭人均年支出僅2340元。2020年包養,她考上碩士研討生后領到5000元獎學金,結業后成為一名高中教員,家庭人均年支出也年夜幅晉陞。
除獎學包養金外,四川省處所志辦還多措并舉拓展教導幫扶面。他們為任務教導階段小先生捐贈進修用品,向黌舍捐贈校服和圖書,樹立冊本捐贈常態化機制;此外,還組織先生展開體驗日運動、和諧裝置無線播送、創辦“農人夜校”、包養行情建成村史館等,全包養網方位助力田壩村教導成長和鄉風文明扶植。
跟著教導程度進步,田壩村的全體面孔產生了宏大變更。村平易近徹底摒棄了“唸書無用論”,構成了“尊敬常識、崇尚教導”的傑出風尚。高中(中專)以上學歷青年占比從2017年的12%躍升至38%,村“兩委”干軍隊伍加倍常識化、年青化,村平易近的衛生和環保認識加強,成規陋習獲得遏制,鄉風文明蔚然成風。
田壩村的實行證實,教導幫扶既能扶智又能扶志,是夯實村落復興基礎的主要舉動。一個小小的獎學金,好像星星之火,撲滅了山村的教導盼望,照亮了孩子們的將來之路。(練習生張悅介入采寫)
發佈留言